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复合设备中的张力控制。这是一个在多个工业领域(如印刷、涂布、薄膜加工、造纸、线缆制造、纺织品处理等)都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,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、生产的效率和设备的稳定性。
核心目标:在复合设备的整个加工路径(放卷、加工区、收卷)上,维持材料(薄膜、纸张、箔材、布料等)所受的张力恒定或按照预设的工艺曲线精确变化。
一、 复合设备张力控制的重要性
1.保证产品质量:
尺寸精度: 张力波动会导致材料被拉伸或收缩,引起套印不准(印刷)、涂布不均、复合层间错位、分切尺寸偏差等问题。
表面质量: 张力过低易导致材料起皱、松弛、打滑;张力过高则可能导致材料变形、划伤、压痕甚至断裂。
复合质量: 在层压复合过程中,张力控制直接影响各层材料间的贴合紧密度、平整度和粘合强度。张力不均可能导致气泡、脱层、翘曲。
物理性能: 过大的张力可能改变材料的物理特性(如薄膜的拉伸强度、热收缩率)。
2.提高生产效率:
减少废品率: 稳定的张力是减少因皱褶、偏移、断裂等导致废品的关键。
提高生产速度: 可靠的张力控制系统是高速度稳定运行的前提,避免因张力问题不得不降速生产。
减少设备磨损: 张力波动大会加剧导辊、轴承、传动部件的磨损。
减少停机时间: 避免因张力失控导致的断料、缠卷等故障停机。
3.保障设备和操作安全:
防止断料飞溅: 高速运行时材料断裂可能造成危险。
防止过载损坏: 张力过大可能损坏驱动电机、离合器、制动器等关键部件。
二、 张力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
一个典型的复合设备张力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:
1.张力检测装置:
张力传感器: 最直接、最精确的方式。分为辊式传感器(测量导辊承受的径向力)和浮动辊式传感器(通过浮动辊的位移或角度变化感知张力)。前者精度高、响应快,但成本高;后者结构简单、成本低、能吸收微小张力波动,但精度和响应速度略低。
电流/转矩检测: 通过检测驱动电机(收/放卷)或制动器的电流/转矩来间接推算张力(需考虑卷径变化的影响)。常用于成本敏感或精度要求不极高的场合,或作为辅助信号。
超声波/激光测速仪: 通过精确测量相邻两辊的表面线速度差来推算材料应变,从而间接反映张力(需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)。适用于非接触式测量要求高的场合。
舞蹈辊/浮动辊位置反馈: 在开环或简单闭环控制中,舞蹈辊的位置直接反映了张力的大小(通过气缸压力或配重平衡)。
2.控制器:
核心大脑: 接收来自张力检测装置(或速度检测装置)的反馈信号,与设定的目标张力值进行比较,计算出控制量(通常是速度补偿值或转矩补偿值)。
控制策略: 常用的有PID控制(比例-积分-微分)、自适应控制(适应卷径变化、材料特性变化)、模糊控制(处理非线性、经验规则)、前馈控制(预测干扰,如加速/减速过程)。现代高性能系统常采用组合策略(如PID+前馈+自适应)。
卷径计算: 对于收卷和放卷单元,控制器必须实时计算卷径变化(通过测量线速度/角速度或使用超声波测距等),因为同样的转矩在不同卷径下产生的张力是不同的。
3.执行机构:
收卷驱动: 通常采用伺服电机或变频电机+矢量控制,提供精确的转矩或速度控制,是维持加工区张力的关键执行单元。
放卷制动/驱动: 根据设备配置和材料特性,可能采用:
●磁粉离合器/制动器: 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控制传递的转矩(制动或驱动),结构简单,成本较低,但响应较慢,有发热问题。
●磁粉式张力控制器: 专门为张力控制设计的磁粉装置。
●气动制动器/离合器: 通过调节气压控制制动力矩。
●伺服电机/变频电机: 提供精确的再生制动或反向驱动能力,响应快、精度高、节能,是现代高端设备的首选。
●能耗制动: 变频器驱动电机时,将电机产生的能量通过制动电阻消耗掉(适用于减速制动)。
●中间驱动辊: 在加工区或长路径中,设置由伺服/变频驱动的主动辊(也叫“夹送辊”或“牵引辊”),用于精确控制加工区的线速度和张力隔离(将收/放卷的张力波动隔离在加工区之外)。
4.人机界面:
触摸屏/HMI: 用于设定目标张力值、张力锥度系数(收卷)、加减速参数、卷径参数、材料参数等;显示实时张力、速度、卷径、状态和报警信息。